河馬劇場亮相第三十屆上海電視節,官宣“合伙人計劃”重磅升級
2025年6月25日,第三十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舉辦“融合與共生——微短劇創新與發展論壇”,點眾科技副總裁、河馬劇場負責人張翔宇受邀出席。現場,張翔宇披露平臺最新運營數據及“合伙人計劃”政策升級方案,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6000萬月活背后的免費短劇新生態
張翔宇在演講中披露,截至目前,河馬劇場月活超6000萬,平臺單日短劇播放總時長超過1500萬小時。同時,用戶男女性別比例已接近1:1,用戶結構開始呈現顯著“年輕化、城市高線化”特征,18歲至29歲的年輕觀眾占比達14.3%,熟齡深度用戶與年輕興趣人群構成平臺活力“雙引擎”。平臺用戶活力從河馬劇場短劇儲備情況也能看出:目前平臺儲備超過100個品類的超過1萬部優秀短劇作品,題材覆蓋全面,其中受到用戶追捧的熱門劇集品類不僅有傳統的贅婿、都市腦洞、仙俠等網文類題材,也有甜寵、歷史古代、先婚后愛等比較受年輕人歡迎的影視劇題材。

優質的用戶結構賦予了“爆款劇”生長土壤。現場,張翔宇用三個數據解構了河馬劇場跑出爆款劇的秘訣。第一,免費短劇人群和付費短劇人群在結構上有顯著差異,相比付費短劇以下沉人群為主的情況,免費短劇人群更加年輕化、城市高線化,因此選對免費人群偏好的內容題材十分重要。第二,是“黃金10s定律”,即在免費短劇平臺上,短劇首集前10秒的完播率在相差10%的情況下,對于后續的播放量影響卻相差十倍之多。參考“黃金10s定律”有利于制作方把握內容質量,進而獲得不錯的分賬。第三個影響因素是分集完播率,在河馬劇場平臺上,優質爆款劇的分集完播數據基本呈現平穩趨勢,而不會出現付費劇集那樣依賴劇情卡點。

據悉,2025年上半年,河馬劇場已陸續推出《出手》、《人面桃花長相憶》、《私藏》、《覺醒當天,我當上全國狀元》等連續霸榜的爆款劇集,而像《盲刃》、《新生從分手開始》、《福到萬家:團寵廠花獻祥瑞》這樣的非首發劇,在河馬平臺上同樣獲得了2.3億、2.6億、1.8億播放量的好成績。這一現象說明,只要符合用戶的看劇需求,二輪劇也能借助河馬劇場龐大的用戶基數獲得不菲的變現收入。
“合伙人計劃 2.0” 三大升級舉措釋放合作紅利
現場,河馬劇場宣布內容合作政策“合伙人計劃”正式升級,將從成品劇合作分成、短劇創作賦能以及短劇聯合共投三大方面深化合作,釋放紅利,推動短劇精品化戰略布局。

在成品劇合作方面,河馬劇場將在保底和階梯分賬兩個維度繼續加碼。命中特定品類的上榜劇將獲得10萬至20萬元的保底激勵,力度翻倍;播放量梯度分賬力度也在加強,以短劇上架河馬劇場后14天內的播放表現作為考核,分為三檔、最高25萬元的分賬激勵。
短劇創作賦能方面,“合伙人計劃2.0”將持續推進萬部IP資源及千部爆款劇本開放合作,構建創作蓄水池。過去3個月,該計劃已經正式開放超3000部小說IP及1000個短劇劇本,其中不乏已被市場驗證的爆款內容,包括熱力值破千萬的《行至愛意消散處》《林深不知云!返。通過成熟IP降低創作門檻,合作伙伴有望打造更多精品短劇。
與此同時,河馬劇場正式啟動短劇聯合共投計劃。作為“合伙人計劃2.0”中的重要新增板塊,該計劃將以多種形式與制作方深度合作打造精品劇集,包括將以最高50%的出資比例聯合制作劇集,或是根據平臺用戶需求全資定制S級短劇。該計劃不僅提供資金支持,更配套包含流量扶持、數據優化、商業化對接的全鏈條服務,與合作伙伴共擔風險、共享價值,探索短劇的下一個機會。
創新融合:豎屏再造漫劇、微綜藝
尋找短劇市場新增量刻不容緩,河馬劇場認為不能局限于真人短劇。張翔宇提出,隨著用戶需求的泛化,未來所有長視頻的故事內容都值得以短劇的敘事結構重新演繹一遍,比如動漫、綜藝乃至紀錄片。
所以,在鞏固真人短劇內容優勢的同時,河馬劇場將向動漫、綜藝領域拓展,推動創新融合。在漫劇賽道上,河馬已經開始制作并在平臺上線了多部漫劇作品,如已上線的《大霧之下》實現“小說-短劇-漫劇”三級躍遷,上線不久播放量就突破了1000萬。未來還將有更多優秀的漫劇上線河馬劇場,加速動漫短劇化的進程。在綜藝豎屏化賽道上,河馬劇場將圍繞情感、喜劇、架空、紀實四大方向,聯動行業內最具影響力的內容團隊,共同孵化標桿微綜藝項目,打造“微綜藝 + 短劇”的內容新物種。用新鮮的內容吸引年輕用戶,以內容新物種突破新增量,是河馬劇場下半場的關鍵舉措。
業界人士普遍對河馬劇場在內容政策以及短劇邊界探索的系列舉措表示出極大認同與振奮。他們認為免費短劇的未來在于融合共生,作為國內免費短劇賽道的領先平臺,河馬劇場的一舉一動都有著領頭羊的作用。從合伙人政策升級到爆款劇制造方法論,從內容精品化到新賽道開拓,河馬劇場以升級、活力、創新為關鍵詞,重塑行業邊界,將有望與行業伙伴共同定義下一個增長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