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八天假,消費市場能有多熱?

轉載 網絡 | 2025年09月30日
雙節八天假,消費市場能有多熱? ......

國慶假期臨近。

今年又是一次中秋假期疊加國慶假期,連續八天假,國家統計局表示,隨著長假即將到來,消費有望繼續擴容提質。

與此同時,國家層面提振消費的政策舉措正密集出臺。9月,商務部等9部門對外發布《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五方面19條舉措進一步擴大服務消費。

其中強調,綜合運用貨幣信貸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機構擴大服務消費領域信貸投放,加大對服務消費領域經營主體信貸投放力度。

金融力量正成為推動消費復蘇的重要引擎,信用卡作為連接億萬消費者與商業實體的金融工具,正在政策指引下煥發新的活力。中國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以下簡稱“民生信用卡中心”)近期推出的一系列消費促進活動,成為觀察金融與消費共振的一個窗口。

“五篇大文章”與消費提振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中,“五篇大文章”即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看似面向產業端,實則與消費市場緊密相連。普惠金融致力于“服務民生,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數字金融則要“提高金融服務便利性和競爭力”,這些都與消費提振的內在要求高度契合。

與此同時,大量提振消費政策中都強調了金融力量的重要性,如《措施》中提到加大消費信貸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和商家合作開發適合服務消費特點的產品和服務,形成“政府補貼+金融支持+商家優惠”組合拳;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則進一步明確,加強促消費政策協同聯動,加強金融等政策與消費政策的協同。

將促進消費與發揮金融力量結合起來,實則需要形成“政策—市場—消費者”三端聯動的良性機制,金融機構在這一鏈條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既是政策的執行者,也是市場的參與者,既要理解政策意圖,也要洞察消費需求。如信用支付產品降低消費門檻、數字技術提升服務效率,這些市場微創新,正在成為落地實踐的高效毛細血管。民生信用卡中心近期推出的一系列促消費實踐,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樣本。

響應政策的民生實踐

今年以來,民生信用卡中心積極順應國家促消費政策導向,依托數字化平臺創新推出多場景消費激勵活動。民生信用卡中心與京東、美團、支付寶等平臺合作,推出全民生活App“一鍵綁卡贈支付禮包”活動,持卡人通過全民生活App首次綁定有機會獲得最高188元的支付優惠,有效降低消費者使用門檻,提升數字支付體驗。

即日起至12月31日期間,用戶通過全民生活APP“全民管家”入口辦理生活繳費、手機充值、油卡充值、洗車養護等多項生活服務,可享受“筆筆消費滿減,最高立減188元”的持續優惠。與此同時,民生信用卡中心還聯合山姆超市推出聯名卡微信立減金活動,覆蓋麥當勞、必勝客、奈雪、瑞幸、滴滴等超過十個知名品牌,貫穿餐飲、親子、出行、商超等多類消費場景,實現高頻消費領域的月度福利覆蓋。

“五篇大文章”中強調,數字金融要提高金融服務便利性和競爭力。通過平臺聯動、場景拓展和持續讓利,民生信用卡中心正在實現從單純支付工具向消費服務伙伴的轉變。

恰逢國慶、中秋雙節臨近,據尼爾森數據,2025年主要節假日人均消費均有所突破,此次雙節也必然迎來新一波消費熱潮,旅游、購物、餐飲等業態迎來旺季。如民生信用卡中心此類覆蓋多平臺、多場景的優惠活動,有望在外出就餐、家庭娛樂、出行消費等方面形成聯動效應,助力構建高質量的消費服務鏈條。

從用戶日常消費需求出發,民生信用卡中心構建系統化、可持續的促消費模式,正在成為政策與市場協同發力中的重要一環,也為提振消費注入了更多微觀活力。

金融機構在這一過程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它們不僅是支付通道,更是政策傳導的樞紐和消費體驗的共建者。

民生信用卡中心的積極實踐,成為反映金融市場主體對政策導向的響應與創新的縮影。而若要真正實現“政策—市場—消費者”的良性循環,仍需更多機構參與其中,在普惠性、安全性、便利性上做出更大努力。金融促進消費,正著眼于構建一個可持續的消費生態,成為美好生活的助推者。

標簽:民生信用卡

用戶名:  密碼:  沒有注冊?
網友評論:(請各位網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評論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