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券商9月金股行業唯一推薦,洞見海爾智家大轉型邏輯
隨著A股上市公司2025半年報披露正式收官,各大券商9月份投資組合及策略觀點也陸續出爐。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東北證券、光大證券、國金證券等多家券商公布了9月金股名單。其中,海爾智家是家電業唯一獲推薦的企業。
這一結果并非偶然。當前,家電行業正面臨政策紅利消退、需求結構升級、全球競爭加劇等多重考驗,海爾智家則通過深耕智慧家庭戰略、加速數字化變革和全球精耕細作的大轉型,構建起了差異化競爭力。或許,這正是其成為券商看好的底層邏輯。
面臨政策紅利消退:以爆品帶動品牌持續增長
2025上半年國補雖拉動家電市場實現增長,但補貼退出的預期讓投資者頗為擔憂。因為依賴規模化走量、靠政策刺激的增長,本質是透支未來需求,一旦補貼退坡,缺乏自主增長動力的企業,必然面臨增長斷層的困境。
這并非個例,而是整個家電行業在政策紅利消退后必須面對的共性挑戰:當外部助力消失,企業該如何找到新的增長支點?
對于這一點,海爾智家在2025中報交流會上給出了答案:全面擁抱AI,依托自身建立的Uhome大模型和超級智能體,大幅提升創造爆款的能力。今年以來,海爾智家創造了Leader三筒懶人洗衣機、海爾麥浪冰箱、卡薩帝中子·融朗洗烘護一體機等行業現象級爆款產品,分別帶動Leader、海爾品牌、卡薩帝實現15%+、18%、20%+的增長。
這種能力不是偶然的“單點突破”,而是系統化的“持續爆破”。海爾智家旗下的每個品牌都在做爆款產品、爆款套系,并且是協同覆蓋不同的用戶群體,以此實現業績的全面增長。
同時,在深耕智慧家庭戰略上,三翼鳥月活用戶突破1200萬+,用戶規模實現顯著提升。這是未來的趨勢,海爾智家已取得領先優勢。
應對需求結構升級:全流程數字化破“內卷”
需求結構升級的本質,是用戶從“標準化產品消費”轉向“個性化價值消費”。過去家電行業靠“同一款式賣遍市場”的邏輯,早已跟不上用戶對場景化、定制化的需求。
然而,多數企業陷入了兩難困境:一邊是用戶對差異化的迫切需求,一邊是同質化競爭下不敢創新、只能拼價的內卷焦慮。
究其根本,是傳統運營模式缺乏快速響應需求、高效落地創新的能力,而這也正是海爾智家選擇以數字化破局的核心原因之一。
對于數字化的理解,業內不少企業仍停留在工具層面:有的只做營銷端的線上化引流,有的只搞制造端的自動化改造。而海爾智家的數字化變革,是一場覆蓋采購、研發、制造、銷售、物流等全價值鏈的“體系性重塑”,不僅能快速響應用戶個性化需求,又能通過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實現降費提效。
如在研發端,海爾智家構建數字化BOM體系,設計成本降低5.98%、物料號精簡18%;在制造端,全品類單臺制造費用降低超8%,產線綜合能耗降低15%-20%;在物流端,依托AI升級物流費率下降0.5%,人效提升11%。
對家電行業而言,數字化從來不是“錦上添花的裝飾”,而是承接需求升級的“基礎設施”。海爾智家通過全流程數字化,實現了用戶想要什么就能造什么、造出來就能高效交付的能力。這種向內求索的變革,也定能跨越行業內卷,成為需求升級浪潮中的長期贏家。
破局全球競爭加劇:全球精耕細作拓展成長空間
當前,國際經貿環境日趨復雜,關稅政策頻繁變動、全球供應鏈持續重構等壓力,使我國家電出口面臨著嚴峻挑戰。
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意識到,只有走出去建廠、創品牌,才能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因此,對于當今中國企業而言,全球創牌早已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關乎未來生存與發展的必答題。
但這條路卻充滿荊棘,倘若沒有戰略定力、無法承受前期戰略投入,就很難成功。而在出海創牌這條路上,海爾智家已經走了30多年,目前已進入全球精耕細作階段。
具體來看,海爾智家通過全球的多元化布局,海外各區域均實現了增長;同時又通過本土化的深耕,減少外部沖擊,提升交付速度與穩定性。這讓海爾智家海外實現了11.66%增長,跑贏行業。
可見,像海爾智家這樣,能在全球視野下沉淀下來、實現持續增長的企業寥寥可數。而這種全球化的競爭力,也是券商看好其成長空間的關鍵。
整體來看,海爾智家的大轉型邏輯正在被市場驗證:不是單一產品、某個區域的勝負,而是整體戰略的勝利。
